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榆林学院学子与《李子洲》主创共叙信仰传承
11月19日,电影《李子洲》榆林学院专场放映暨主创交流活动现场,当电影《李子洲》的最后一个画面在掌声中缓缓淡出,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榆林学院温暖开启。影片主创团队与现场青年学子交流互动,在思想碰撞中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
![]()
以光影为桥,叩问青春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擦亮英雄的名字,”导演朱秋玥在回应创作初心时表示,“让更多人知道李子洲,让当代青年思考求学的意义——无论百年之前还是百年之后,个人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是青年应有的价值追求。”这番话在现场学子中激起深深共鸣。
![]()
以史实为基,还原精神坐标。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二级巡视员、电影党史顾问汤彦宜从历史维度展开了李子洲的形象:“他不仅是一位革命者,更是一位教育家。在绥德四师的办学实践,正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的生动体现。”这些珍贵的历史细节,让革命先驱的形象在学子心中愈发立体丰满。
![]()
以艺术为媒,传承信仰之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电影艺术顾问唐东平分享了创作感悟:“我们不仅要还原历史,更要展现精神。影片用光影诉说着那个年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追求。”主演高海诚、王凯则从表演角度,讲述了如何通过细腻演绎,让历史人物在银幕上焕发新的生命力。
![]()
![]()
![]()
以心灵为应,接续精神火种。“影片中,我扮演的就是绥德四师的一名学生,”影片参演同学,来自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王宇航说道,“从研读史料到演绎角色,我们一步步走近了李子洲先生的革命人生,感受着他为信仰执着、为家国奉献的赤诚。”榆林学院学生邹宇婷表示最打动她的,是先生就着烛火说的那句话。“他的话语间没有慷慨激昂,只有对光明最朴素的信仰,而这份信仰,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
![]()
![]()
以奋斗为核,照亮前行之路。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马亚军表示:“这场对话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了青春血脉。李子洲校长的革命精神,塑造了我校以‘奋斗'为内核的大学精神,‘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的校训,至今仍在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
对话虽暂告段落,信仰的种子已在年轻心灵中生根发芽。这场跨越百年的对话,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11月22日,让我们共同走进影院,见见这位用生命点燃革命火种的老校长“李子洲”,在光影交错中,完成一场属于自己的信仰对话。
![]()
相关影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