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卢拉,巴西之子
卢拉,巴西之子海报封面图

卢拉,巴西之子

Lula, o Filho do Brasil
看过看过
logo猫眼综合评分
7.4
星星星星星
IMDb 4.5
简介

影片聚焦巴西现任总统卢拉早年及青年时期的真实生活。卢拉出身贫寒,仅小学文化,是巴西有史以来学历最低的总统。1945 年 10 月 27 日,他出生于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内地的贫困农民家庭,7 岁随全家迁至圣保罗。卢拉只上了 5 年小学,小小年纪就去街上擦皮鞋,12 岁在洗染店当学徒,14 岁成为五金厂正式工人。 1966 年,在身为巴西共产党员的哥哥引领下,卢拉积极投身工会运动。1975 年和 1978 年,他两次当选拥有 10 万工人的 ABC 地区冶金工人工会主席。影片以卢拉母亲琳杜女士的讲述方式,展开这位改变巴西命运的伟大总统的故事。 卢拉出生于巴西贫困的东北部伯南布哥州小城,在 8 个兄弟姐妹中排行倒数第二。因家境艰难,父亲抛弃妻儿前往圣保罗。少年卢拉做过沿街小贩、擦鞋匠和临时邮差。14 岁成为仓储工,后进入钢铁厂当车床工,18 岁时因工伤失去左手小指,这一事故激发他维护工人权益,进而投身工人运动。25 岁时,他因没钱给怀孕的妻子治病,只能看着怀有 8 个月身孕的妻子离世。 1972 年,26 岁的卢拉当选当地工会领袖,先后两次发起当地钢铁工人大罢工,成为当年巴西反抗军政府独裁统治的“先锋”。1980 年 2 月,卢拉创建劳工党;4 月筹备罢工时,被军政府逮捕并判处 3 年半监禁。迫于工人运动压力,次年高等法院宣告其无罪释放。 1985 年巴西恢复民主后,卢拉逐步踏入巴西政坛:1986 年高票当选联邦众议员;1989 年放弃连选众议员机会参选总统,第二轮落败;1990 年创建旨在团结拉美左派力量的“圣保罗论坛”;1994 年和 1998 年先后两次参选总统,均在第一轮败给实现巴西经济稳定的卡多佐。 前三次竞选失败后,卢拉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提出向英国工党学习,将自己包装成“巴西的布莱尔”,改变“激进工人领袖”形象。他聘请形象顾问,修剪大胡子,换掉开领 T 恤,穿上笔挺西装。新形象搭配新竞选策略,2002 年卢拉与“纺织巨头”阿伦卡尔组建竞选联盟,第四次竞选赢得总统职位。获胜后,卢拉落泪称:“我曾多少次因没有高文凭而遭批,今天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文凭——共和国总统的文凭。”2006 年,凭借四年成功执政,卢拉获得连任。自 2003 年执政以来,卢拉延续前任经济政策,在国际经济总体向好环境中,实现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危机爆发前,他实现任内 GDP 年均 4.3%的增长,巴西重回世界经济十强行列,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将巴西提升为“投资级”。金融危机爆发后,凭借宏观经济稳定,巴西成为率先走出危机的国家之一。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