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下一个台风
下一个台风海报封面图

下一个台风

After Typhoon
剧情
2025-10-25 10:00中国大陆上映 / 96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想看
简介

直面社会议题,见证女性力量。 李玉导演全新现实题材佳作,张子枫、张伟丽、李心洁、姚晨共渡人生台风。台风刚过的海岛之上,一只眼受伤的城市女生林沫沫(张子枫 饰),与岛上土生土长的失语女孩阿汐(张伟丽 饰)猝然相遇。当无情的风暴逐渐撕开两人隐秘哀伤的过往,两个看似另类但炽热的青春,相互慰藉,彼此支撑,用友情的力量对抗人生的台风。 随着青蚵嫂(李心洁 饰)临终透露的惊天秘密和陈淑楠(姚晨 饰)的突然闯入,席卷沫沫与阿汐的下一个台风突如其来,风眼之下,望风而逃还是迎风而上?她们必须做出抉择。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短评
讨论
长评
avatar
uBU994011238level-icon
1
下一个台风《下一个台风》:一场矫揉造作的情感风暴,吹散了所有期待 当一部电影集结了张子枫这样的实力派演员,并冠以“台风”这般充满力量与隐喻的片名时,观众很难不抱有极高的期待。然而,看完《下一个台风》,我感受到的并非自然界的震撼,也非心灵的涤荡,而是一种如鲠在喉的失望。它像一场预报中的超强台风,最终却只带来了闷热、潮湿和令人烦躁的低气压。 一、 剧作的“台风眼”:空洞无物,为赋新词强说愁 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剧作的核心是虚弱的。故事试图探讨青少年在家庭变故与成长阵痛中的心理创伤,这个立意本身是值得挖掘的。但导演和编剧似乎沉迷于营造一种“文艺范儿”的氛围,却忘了把一个故事讲扎实、把人物立起来。 情节的推进依赖于大量的巧合与刻意编排。主角的每一个关键抉择,似乎都不是出于性格或情境的必然,而是为了服务于导演想要的“戏剧性瞬间”。比如,那场被大肆宣传的台风戏,本该是情感的总爆发,却因为前期铺垫不足,显得突兀而刻意,仿佛在对着观众呐喊:“快看!这里很深刻!很象征!” 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创作思路,使得整个故事悬浮在半空,无法让人产生真正的共情。 二、 张子枫的表演:陷入自我重复的“创伤少女”窠臼 必须承认,张子枫的演技是在线的,她准确地完成了导演要求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但问题恰恰在于,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擅长演绎内心复杂少女”的张子枫。从《我的姐姐》到《盛夏未来》,再到如今的《下一个台风》,她似乎被定型在了一个“沉默、倔强、带着一丝忧郁和创伤”的框架里。 在本片中,她的表演缺乏新的突破和层次。那种欲言又止的眼神、微微颤抖的嘴角、突如其来的崩溃,都像是从她过去的角色库里调取出来的标准动作。当一位优秀演员的表演变得可以预测时,对于观众而言,就是一种才华的浪费。我们期待看到她更广阔的可能性,而不是在一部又一部类似的文艺片中,重复同一种情绪的输出。 三、 视听语言:过度文艺导致叙事失焦 影片的摄影和配乐无疑是非常“精致”的。大量的手持镜头、特写面孔、唯美的逆光,以及铺得满满的煽情配乐,无一不在提醒你:这是一部艺术电影。然而,过度的形式感反而吞噬了内容本身。当每一个空镜都要停留五秒以上,每一次情绪转折都要用音乐来强行催泪时,这种美学上的堆砌就变成了一种疲惫的轰炸。它暴露了导演对叙事本身的不自信,只能依靠外在的技术手段来填补情感的空洞。 四、 主题表达:生硬的说教取代了深刻的探索 《下一个台风》试图探讨原生家庭、青春成长等沉重话题,但其表达方式却像一篇生硬的命题作文。影片中的对白时常充斥着文艺腔的哲理,听起来不像出自一个真实青少年之口,倒像是编剧在借角色之口向观众进行直接的说教。这种“把主题挂在嘴边”的处理方式,剥夺了观众自行思考和感悟的空间,也让电影的深度大打折扣。 结语 总的来说,《下一个台风》是一部野心勃勃但执行失衡的作品。它拥有一个好的演员和一個有潜力的题材,却迷失在了自我陶醉的文艺腔调和空洞的符号堆砌里。它像一场精心设计却方向错误的台风,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内核苍白,最终只留下一片狼藉的观影体验和一声叹息。对于期待一部真诚、有力、能直击人心的成长电影的观众来说,这部《下一个台风》,或许可以错过。
comment0
票房
票房详情arrow-right
19
昨日排名
319
首周票房(万)
425
累计票房(万)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