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尼采编剧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普鲁士,Röcken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生于信奉路德宗的牧师家庭,父亲早逝。尼采在普尔塔(Pforta)精英学校接受了扎实的古典语文学训练,后进入大学深造,并在年仅24岁时成为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教授。其早期思想深受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瓦格纳(Wagner)的乐剧艺术以及朗格(Lange)的唯物主义史观影响,处女作《悲剧的诞生》以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二元对立来阐释古希腊悲剧的本质。然而,与瓦格纳的决裂以及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促使他于1879年辞去教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涯。这一时期,尼采的思想转向一种“自由精神”的实证主义和心理学批判,以格言体的形式写下《人性的,太人性的》、《快乐的科学》等著作,系统地解构了形而上学、道德与宗教的根基。在与莎乐美(Lou Salomé)的纠葛所带来的个人危机之后,他的思想进入成熟期,于西尔斯玛利亚湖畔构想出“永恒轮回”的核心思想,并以诗与寓言的形式创作出里程碑式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了“上帝已死”、“超人”(Übermensch)与“权力意志”(Wille zur Macht)等核心概念。在其创作力最后的喷发期,他完成了《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等一系列著作,对西方延续两千年的道德谱系进行了毁灭性的批判。1889年,尼采在都灵精神崩溃,从此陷入沉寂,直到1900年去世。他的思想在其生前鲜有回响,死后却由其妹伊丽莎白编纂出版,并一度被曲解利用,但这并未减损其作为对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家的巨大影响力。

他的作品(11)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