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娅·温特
西尔维娅·温特演员 | 编剧
Sylvia Wynter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古巴,奥尔金

西尔维娅·温特,是一位牙买加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哲学家。她的作品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和反殖民理论,旨在打破她所称的“大写男性人类的过度再现”(overrepresentation of Man)的现象。她的影响力波及黑人研究、经济学、历史学、神经科学、精神分析学、文学分析、电影分析和哲学。温特出生于古巴,母亲是女演员洛拉·莫德·“里德”·温特(Lola Maude [Reid] Wynter),父亲是裁缝珀西瓦尔·温特(Percival Wynter)。两岁时,她和哥哥赫克托以及父母返回祖国牙买加。她在金斯敦的埃比尼泽小学就读,九岁时获得奖学金,就读于同样位于金斯敦的圣安德鲁女子高中。1946年,她角逐并赢得了牙买加女子百年奖学金,并于1947年至1951年进入伦敦国王学院攻读现代语言(西班牙语)学士学位。1953年12月,她获得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主题是一部西班牙喜剧《荣耀所迫》(A lo que obliga el honor)。1956年,温特遇到了圭亚那演员兼小说家扬·卡鲁(Jan Carew),后者成为了她的第二任丈夫。 1958年,她完成了长篇舞台剧《光天化日》(Under the Sun,),该剧被伦敦皇家宫廷剧院购得。1962年,温特根据《光天化日》出版了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希伯伦山丘》(The Hills of Hebron)。20世纪60年代初与卡鲁分开后,温特重返学术界,并于1963年被任命为西印度群岛大学莫纳分校的西班牙文学助理讲师,并一直在那里工作到1974年。在此期间,牙买加政府委托她创作了关于莫兰特湾起义的戏剧《1865——写给一次反叛的歌谣》(865–A Ballad for a Rebellion),以及独立后的牙买加第一任总理亚历山大·布斯塔曼特爵士的传记。1974年,温特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邀请,担任比较文学和西班牙文学教授,并领导一个新的第三世界文学项目。 1977年,她离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系主任,并在斯坦福大学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系担任西班牙语教授,直至1997年。目前,她是斯坦福大学的名誉教授。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温特开始撰写评论文章,探讨她对加勒比、拉丁美洲和西班牙历史与文学的兴趣。1968年和1969年,她发表了一篇由两部分组成的论文,旨在改变学者们的文学批评方法,题为《我们必须学会坐下来,谈论一点文化:对西印度写作与批评的反思》(We Must Learn to Sit Down Together and Talk About a Little Culture: Reflections on West Indian Writing and Criticism)。此后,温特撰写了大量文章,试图重新思考人类本体论的完整性。她认为,人类本体论的完整性被她所描述的对(西方资产阶级)“大写的男性人类”的过度再现所限制,仿佛“人”是唯一完整的人性模式。她提出了多种知识来源和文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构建我们的世界观。2010年,西尔维娅·温特因其在教育、历史和文化领域的贡献而被授予牙买加勋章(OJ)。

TA的作品(3)